阳春书院唐朱二侍御邀集(逆藩故宫也)

阳春院里花仍发,不饮其如春色何。
高台曲沼人能到,迟日浓烟景自多。
犹怜绿水飞鸿雁,更著兰舟采芰荷。
章郡升平异前日,时邀骢马一相过。

登阳春台

楚客歌阳春,和者才数人。
调高少知己,绝德难为邻。
荒台满碧草,四顾伤我神。
不知当年士,果为何国宾。
慷慨三闾子,离骚风雅陈。
明明君臣义,照耀天地新。
斯人虽沉湘,万古仰芳尘。
荒哉高唐赋,淫哇何足珍。
与君登高台,瞻望郢城树。
龙飞登九天,故宫莽云雾。
日月相蔽亏,江湖各奔注。
优游丰沛间,父老日歌舞。
先皇流仁风,桥陵万神护。
蛟龙缠穹碑,金字勒长赋。
草木藉华滋,新冬岂寒冱。
唯兹盘石崇,乾坤永同固。
徘徊咏丰芑,日暮更延伫。

代阳春登荆山行

旦登荆山头。
崎岖道难游。
早行犯霜露。
苔滑不可留。
极眺入云表。
穷目尽帝州。
方都列万室。
层城带高楼。
奕奕朱轩驰。
纷纷缟衣流。
日氛映山浦。
暄雾逐风收。
花木乱平原。
桑柘盈平畴。
攀条弄紫茎。
藉露折芳柔。
遇物虽成趣。
念者不解忧。
且共倾春酒。
长歌登山丘。

阳春歌

百里望咸阳,知是帝京域。
绿树摇云光,春城起风色。
佳人爱华景,流靡园塘侧。
妍姿艳月映,罗衣飘蝉翼。
宋玉歌阳春,巴人长叹息。
雅郑不同赏,那令君怆恻。
生平重爱惠,私自怜何极⑴。

夏日斋居杂咏八首 其一 阳春馆

一雨过修篁,微风动清夏。
万籁昼萧然,援琴北窗下。

寄寿阳春令尚钦臣

苍龙衔月得清凉,雪岳长摇午夜光。
宝鸭香薰吹绣幔,银筝曲度见文章。
养成和气阳春起,结就名山白社长。
七色巧装金玉管,一编专为写循良。

送尚钦臣赴阳春令

两度栽花春日深,儒生经术济时心。
乱离百姓真堪惜,跌宕材华岂易寻。
琴拂金徽原有调,僧怀茅屋动孤吟。
习家池馆嫌多事,案牍閒应对石林。

春柳四首用鱼汤秋柳韵 其四 轻尘朝雨尽杯酒于阳关残月晓风拍红牙于柳岸壮游湖海元龙之意气犹豪远念灵和张绪之年华未老聆清歌于秋柳和高曲于阳春鸾舞菱花每自怜于顾影莺鸣幽谷冀相应于同声云尔

朦胧曙色望中怜,莺掷金梭破绿烟。
何处楼台风袅袅,谁家门巷雨绵绵。
游人紫陌春如画,少妇金闺夜似年。
高士门前相对懒,折腰知向阿谁边。

游阳春作 其三

岂有关心事,披衣坐到晨。
鸡声前浦日,鸟语隔山春。
多病凭僮仆,无成愧故人。
忘机吾已矣,鸥鹭或相亲。

登阳春台和韵二首 其二

摄衣晴日上层台,万里霜前鸿雁来。
昭代皇风今薄海,鬻熊遗迹尚荒苔(有残础草间云襄王时物)。
依依极浦兰洲出,历历晴江烟树开。
仰止钜公惭接武,再赓佳什叹雄才(贾南坞有诗严介翁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