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晚鸦

玉镜临川,碧痕浮树,频年觅路村前。
此际昏黄,谁怜破寂声乾。
形癯避影偏贪浴,奈夕阳、曝背犹寒。
怎应教、终古垂杨,一似归鞭。
群心徒羡云边雁,总分行折翼,零乱低翻。
绕遍天涯,无端消瘦苍颜。
空怀反哺回肠断,念无余、滞穗秋田。
更依依、怕到中宵,又度霜天。

高阳台·己酉赴官,偕黄子雅萧瘦棱绕道游西湖,就江山妓船作端午胜游留滞,逸兄为赋高阳台词速之。国变以后,雅瘦相继逝去,回首十年,支身故国,蒲尊枨触,谱寄潜园

花酿曾沽,乐天襟上,旧痕犹带余杭。
频袖低鬟,歌吟倚遍蓬窗。
尘踪剩得儒冠老,忆同游、墓草斜阳。
佐清觞。
角黍榴花,几转愁肠。
填词为寄苏堤柳,说多时添炷,画省炉香。
留客湖山,殷勤怪底钱塘。
天边雁序人人字,忍寻思、陛戟鹓行。
远相望。
泪洒觚棱,梦冷柴桑。

高阳台(丁卯至癸酉(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三))

细雨鸣廊,微吟和漏,秋衾初试吴绵。
人病花愁,明蟾能几回圆。
旧游已是霜蓬散,况惊传江上烽烟。
最凄然,渺渺苍波,何日归船。
高寒把袂当时语,甚冰轮未满,先照离筵。
云海沈沈,清辉知在谁边。
孤尊对影从来惯,算销魂未抵今年。
再休言,一样情怀,千里婵娟。

高阳台·木君赋此词,瑰曼可诵,爰依其韵,更赋秋草

院落无人,风霜欲老,篷根尽耐孤清。
化作萤飞,亏他照影分明。
西园懒赋新诗句,触愁心、蝶梦都醒。
忆年时、步屧空阶,夜景寒灯。
望中旧日铜驼陌,甚哀蛩唤遍,万杵寒声。
战马漫山,披图别样凄情。
寻常便到听鶗鴂,只青袍、意气难平。
甚天涯、一道裙腰,翠辇曾经。

高阳台

庐阜回骖,西园罢宴,兵烽一夕惊飞。
大好江南,飘零王谢乌衣。
令威不分归辽日,见人民、城郭都非。
料今时、高会难寻,俊侣应稀。
尘中离合谁能数,竟坠欢遥续,座客无违。
阅过沧桑,还看翠袖因依。
重来仅有经旬别,等匆匆、换了花围。
怅尊前、柳絮烟轻,桃叶阴肥。

高阳台 秋晓

高树含烟,凉花滴露,碧天澄澈如波。促织声停,知人懒掷金梭。

风前几度凝眸立,算愁心、无奈秋何。漫楼头、赢得遥峰,学敛双蛾。

香消宝鸭云屏掩,早寒生楚簟,扇却轻罗。欲觅馀芬,池边但有残荷。

争春旧馆听莺处,料而今、绿满庭莎。忍凭栏,数尽飞鸦,盻断明河。

高阳台 藏珠三妹出指甲见赠却寄

东阁红衫,西风金剪,如花如月流年。絮果兰因,惹将幽思缠绵。

吴绫小帕沉香盒,剥青葱、包裹牢坚。蓦相逢,应是三生,石上前缘。

绿阴门巷曾相识,记徵歌煮酒,逸兴翩翩。一别如今,又成恨海愁天。

百年身世原如寄,奈柔肠、总被情牵。待春回、香透南枝,再卜团圆。

高阳台 松园老人属题天香集

绮阁笼寒,东风展翠,湖天初啭莺簧。
琼蕊三枝,托根非比寻常。
南朝金粉消沉久,看娟娟、领袖群芳。
细猜详。
昔日萝村,今日钱塘。
舞衫歌扇银灯底,是梦中仙蝶,天半霓裳。
弦外余音,丝丝牵惹柔肠。
香车画舫西来候,照胭脂、月满潇湘。
好回翔。
乞取春阴,深护红妆。

高阳台 题自青榭

曲榭浮岚,层台挹爽,远山青到帘前。
几许云林,扶筇步上梯田。
连昌宫苑今何在,趁斜阳、野老能言。
却依然。
树影波萦,塔语铃圆。
莱衣供养宜笙鹤,便因山置壁,种竹分泉。
回忆西湖,轻榔荡近鸥眠。
徵来题咏咸名辈,最风华、谢傅金笺。
早流传。
洛社园亭,汐社诗篇。

高阳台

草脚泥肥,梢头绿嫩,淡妆宜抹轻烟。
屏障天开,一冈迤近门前。
年时笠屐寻常过,乍几番、新沐堪怜。
洗春酲,万树飞花,一晌啼鹃。
苍松翠竹浑无恙,便溪山归去,不碍龙眠。
霖雨苍生,输他哀乐中年。
行云莫向高唐驻,已飞埃、雾遍长天。
漫消凝,故宇春深,渐长芳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