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秋夜里的孤寂与相思,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她的情感世界。
上片写环境带来的孤独感:天气转凉,被子也冷了,屏风上的山景歪斜着,仿佛连梦都是倾斜不安的。抬头看见圆圆的月亮,月光却像在偷看她的忧愁。这里用"新寒""曲屏""明月"三个意象,层层递进地烘托出清冷氛围。
下片转到女子的动作细节:她试着展开画眉的图样,却被丝带缠花了眼;悄悄移动裙钗时,又心疼自己消瘦的腰身。最后一句点明主题——就算有再好的药方(刀圭),也治不好这深入骨髓的相思病。通过"展眉图""移裙钗"两个生活化动作,把抽象的情思写得生动可感。
全词妙在将无形的情感化为有形的生活场景:寒冷是被子感知的,愁绪是月亮窥见的,相思成了治不好的病。这种将情感"具象化"的写法,让读者能通过具体画面感受到女子内心的百转千回。
王鹏运
王鹏运(1849—1904)晚清官员、词人。字佑遐,一字幼霞,中年自号半塘老人,又号鹜翁,晚年号半塘僧鹜。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浙江山阴。同治九年举人,光绪间官至礼科给事中,在谏垣十年,上疏数十,皆关政要。二十八年离京,至扬州主学堂,卒于苏州。工词,与况周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鹏运居首。著有《味梨词》、《骛翁词》等集,后删定为《半塘定稿》。王鹏运曾汇刻《花间集》及宋、元诸家词为《四印斋所刻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