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花 送沈融谷宰来宾
露脚飘篱柱,翠湿牵牛花吐。
一绳新雁底,几行树。
天末邮签,数了还重数。
行遍衡湘路,六桨冲烟,乌蛮山在何处?
蜒户兼龙户,多向竹棚头住。
琴堂吟不尽,荔支雨。
昼便垂帘,待夜月修箫谱。
瘴乡休道苦。
须胜似、泉明折腰,彭泽晨暮。
一绳新雁底,几行树。
天末邮签,数了还重数。
行遍衡湘路,六桨冲烟,乌蛮山在何处?
蜒户兼龙户,多向竹棚头住。
琴堂吟不尽,荔支雨。
昼便垂帘,待夜月修箫谱。
瘴乡休道苦。
须胜似、泉明折腰,彭泽晨暮。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南方边陲小城的生动画面,充满了异域风情和豁达情怀。
上片从清晨写起:露水挂在篱笆柱上,牵牛花带着露珠绽放。一队新来的大雁飞过树梢,诗人反复数着天边驿站的路标。通过"行遍衡湘路"到"乌蛮山在何处"的转折,既展现了旅途漫长,又引出对目的地的好奇。
下片聚焦当地风土人情:用"蜒户""龙户"指代当地少数民族,他们住在竹棚里。衙门里(琴堂)吟诗声不断,荔枝熟时雨水淅沥。白天放下帘子避暑,夜晚对月吹箫自娱。最后三句是词眼:虽然这是瘴气弥漫的边地,但比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憋屈日子强多了——既安慰友人,也展现随遇而安的胸襟。
全词妙在: 1. 用"露脚""翠湿"等新鲜比喻,把寻常景物写得灵动 2. "数了重数"的细节,生动表现旅途百无聊赖 3. 将少数民族生活写得充满诗意,毫无贬低之意 4. 结尾反转,把贬谪地说成自在乐土,体现乐观精神
这就像现代人发朋友圈安慰去偏远地区工作的朋友:虽然条件简陋,但自由自在,比在大城市996强多了。词人用诗意的眼光,把看似艰苦的处境写出了别样韵味。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