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

月落秋山万象清,湿萤微近露枝明。
梦魂黯淡家千里,鼓角凄凉夜几更。
弟子亡来乡校冷,舍人别后子虚成。
银河渐转梧桐黑,何处江湖望客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里的孤独与乡愁。

第一句"月落秋山万象清"写月亮落下后,秋夜的山间显得格外清净。这里用"万象清"三个字,一下子就把秋夜那种空灵寂静的感觉写出来了。

第二句"湿萤微近露枝明"写萤火虫沾着露水,在树枝间微微发光。这个画面特别细腻,让人仿佛能看到萤火虫微弱的光芒在湿润的夜空中闪烁。

第三四句"梦魂黯淡家千里,鼓角凄凉夜几更"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梦里都想着千里之外的家乡,听着远处传来的更鼓声,感觉特别凄凉。这里的"几更"说明诗人深夜难眠,一直在数着更声。

第五六句"弟子亡来乡校冷,舍人别后子虚成"写诗人想起逝去的朋友和学生,感觉家乡的学校都变得冷清了;和好友分别后,自己就像"子虚"(一个虚构的人物)一样孤独。

最后两句"银河渐转梧桐黑,何处江湖望客星"写夜越来越深,银河转动,梧桐树影越来越黑。诗人在江湖漂泊,不知道哪里才能看到指引自己的"客星"(这里可能指北极星,象征方向和归宿)。

整首诗用秋夜的景物层层递进,从月落到萤火虫,再到银河转动,把时间流逝和孤独感写得特别生动。诗人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对逝去亲友的怀念,以及漂泊在外的孤寂。读起来能感受到那种深夜独处时涌上心头的复杂情绪。

边元鼎

边元鼎(约公元1165年前后在世)字德举,丰州(治今内蒙古呼和浩特白塔镇)人,状元边贯道第三子。生卒年均不详,约金世宗大定五年前后在世。十岁能诗,资禀疏俊,诗文有高意,多有佳句为人传诵,为时辈所不及。与兄元勋、元恕俱有时名,号“三边”。天德三年(1151)进士,以事停铨。世宗即位,张浩表荐供奉翰林,出为邢州幕官。复坐诬累,遂不复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