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疾闽越述净名意诗
客行万馀里,眇然沧海上。五岭常炎郁,百越多山瘴。
兼以劳形神,遂此婴疲恙。桐雷邈已远,砭石良难访。
抱影私自怜,沾襟独惆怅。毗城有长者,生平夙所尚。
复藉大因缘,勉以深回向。心路资调伏,于焉念实相。
水沫本难摩,乾城空有庆。是生非至理,是我皆虚妄。
求之不可得,谁其受业障。信矣大医王,兹力诚难量。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因为身体不适而感到的孤独和迷茫,同时也探讨了人生和内心的深刻哲理。
首先,诗的开头描述了作者长途跋涉,来到了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闽越(今福建一带)。这里气候炎热,山间瘴气弥漫,加上旅途的劳顿,作者感到身心疲惫,甚至生病了。他感叹古代的医术已经失传,自己无法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独自面对病痛,感到无比孤独和忧伤。
接下来,作者提到了一位“长者”,这位长者可能是一位智者或修行者,代表了作者心中的理想。作者希望通过与这位长者的交流,能够找到内心的平静和解脱。他开始思考人生的实相(即真相),意识到世间的一切都像水泡和幻影一样,短暂而虚幻。无论是“我”还是“生”,本质上都是虚妄的,追求这些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
最后,作者感叹,既然一切都无法真正拥有,那么谁又能真正摆脱烦恼和痛苦呢?他相信“大医王”(可能指佛陀或某位智慧的导师)的力量是无穷的,能够帮助人们解脱痛苦,但这种力量又难以衡量和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人生虚幻和痛苦的深刻认识,同时也寄托了对智慧和解脱的向往。它提醒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烦恼和执念其实都是虚幻的,真正的解脱来自于内心的觉悟和平静。
王胄
王胄(558~613年),字承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生于润州建康城(今江苏南京),王导八世孙。隋朝大臣,文学家。少有逸才,初仕陈朝,陈亡入隋,晋王杨广引为学士。大业初年,为著作佐郎。从征辽东,进授朝散大夫。生性疏率不伦,自恃才高,凌傲时人。杨玄感常与交游,大业九年(613年)杨玄感谋反败亡,潜还江左,被捕坐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