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暝色破吾懒,望远起凭阑。
极目千里万里,但见夕阳殷。
谁挽删丹弱水,倒注蓬莱沧海,银汉不成湾。
终古苍梧泪,湘竹至今斑。
天黯淡,人怅望,意相关。
旧乡临睨何在,远近有无閒。
长此瞢腾风雨,重以迷濛烟树,遮断百重山。
闪闪一行白,倦鸟挟云还。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水调歌头》描绘了一个黄昏时分登高望远的场景,充满了对远方、对故乡的思念和人生感慨。

开头写黄昏的光线打破了诗人的懒散,让他忍不住起身凭栏远眺。他看到的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夕阳红霞,这壮丽的景色引发了他的联想:谁能把西北的弱水引到东海蓬莱?为什么银河不能转弯流到人间?这里用神话中的地名和银河的意象,表达了诗人想要改变自然规律的强烈愿望。

接着用舜帝在苍梧去世、湘妃竹上泪痕斑斑的典故,暗示诗人内心深沉的哀愁。天色渐暗,人的心情也跟着惆怅起来,这种情绪与眼前的景色相互呼应。诗人望向故乡的方向,却看不清是远是近,有没有阻隔。风雨和烟雾中的树木层层叠叠,像无数座山一样挡住了视线。

最后突然出现一个动态画面:一行白色的飞鸟穿过云雾归来。这个明亮的画面与前面昏暗的景色形成对比,既写出了天色已晚的现实,又暗含诗人希望像倦鸟一样归家的心情。

全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景物描写,把登高望远时常见的思乡之情写得既宏大又深沉。神话典故的运用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而结尾的飞鸟又让全诗在惆怅中透出一丝灵动。诗人没有直接说多么想家,但通过层层递进的景物描写,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他望而不见的失落和渴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