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吏时七月七日

越石刍仍负,邹阳书未陈。
解骖谁问汝,抱璧不投人。
昏借疏萤耀,寒惊过雁新。
莫教龙吼匣,恐犯斗牛频。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下吏时七月七日》表达了作者在困境中的无奈与坚守,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和希望。

首先,诗中提到了“越石刍仍负,邹阳书未陈”,这里用“越石”和“邹阳”两个典故,暗示了作者虽然身处困境,但仍然背负着责任,未能施展才华。这两句诗透露出作者对自己现状的不满,同时也表现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

接着,“解骖谁问汝,抱璧不投人”进一步描绘了作者的孤独与无助。“解骖”指的是卸下马鞍,意味着无人关心他的处境;“抱璧不投人”则表达了作者虽然怀有才华和志向,却无人赏识。这两句诗充满了无奈和感慨,反映了作者在逆境中的坚持与孤独。

然后,“昏借疏萤耀,寒惊过雁新”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昏暗中有稀疏的萤火虫闪烁,寒冷的天气中飞过的雁群让作者感到惊讶。这里的“疏萤”和“过雁”象征着希望与变化,虽然环境艰苦,但作者依然能从细微处看到希望,感受到生命的变化。

最后,“莫教龙吼匣,恐犯斗牛频”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忧虑。“龙吼匣”比喻隐藏的才华或力量,作者担心一旦释放出来,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纷争或麻烦。这里的“斗牛”指的是天上的星宿,暗示了作者对命运的关注与担忧。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比喻和典故,表达了作者在困境中的坚守、孤独、希望与忧虑。诗中的情感丰富而复杂,既有对现状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与担忧,展现了作者在逆境中的坚韧与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