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半放歌

一官亦何为,所得但在口。
口亦何所得,大嚼外无有。
谋议百不售,狐鼠白日走。
朝气杂衰微,矛盾出户牖。
物极变将穷,举世如中酒。
吾华虱其间,岂更能保守。
就令无此役,犹当善求友。
倭贼自明季,剽海亦已久。
一朝跻大邦,动敢为戎首。
政制号维新,劫持武人手。
山县气犹张,伊藤骨早朽。
势已成弩末,妄欲贯杨柳。
军兴十七月,十室空八九。
牵儿尽嫠妇,野哭到黄耇。
工农竭汗血,少壮印在肘。
富者多趑趄,但办唯与否。
民敝外仍强,匕见露群丑。
故知小加大,成败初易剖。
焉有塞江河,区区一培塿。
局终利炎黄,起作狮子吼。
祗虑卷土来,拖纳更纳垢。
我歌心有危,安得苗去莠。
中流把一钱,无能为左右。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酒半放歌》通过饮酒时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深刻忧虑和复杂情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

1. 官场的无奈与不满: 诗的开头写道“一官亦何为,所得但在口”,意思是做官有什么用呢?只能满足口腹之欲。接着提到“谋议百不售,狐鼠白日走”,意思是所有谋划都未能实现,那些所谓的“狐鼠”(指权贵)却在白天也表现出狡猾和不择手段的行径。这反映了作者对官场腐败和无能的不满。

2. 社会风气的衰败: “朝气杂衰微,矛盾出户牖”描绘了社会风气的衰退,人们的朝气被衰弱和矛盾所取代。接下来“物极变将穷,举世如中酒”进一步指出,当一切达到极点时,就会走向衰败,就像人们沉醉于酒精一样沉溺于当前的局面。

3. 历史与现状: 作者提到“吾华虱其间,岂更能保守”,意思是中华民族在这个衰败的社会中如同寄生虫一样,如何能稳固自守?这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担忧。接着,“倭贼自明季,剽海亦已久”强调了日本侵略者自明朝末年以来就在海上的活动,而“一朝跻大邦,动敢为戎首”则形容日本侵略者一旦壮大,就敢于挑起战争。

4. 政治与军事局面: 诗中提到“政制号维新,劫持武人手”,指出了政治改革被武人掌控,显得虚伪。另外,“山县气犹张,伊藤骨早朽”描述了山县(指山县有朋,日本军事政治家)虽气壮,但伊藤(指伊藤博文,日本政治家)早已去世,暗示日本政治局势的不稳定。

5. 民不聊生的惨状: “军兴十七月,十室空八九”描绘了战争持续时间之长和人们生活的极端困苦,只有八九户人家还在,其余十户都已经空无一人。接下来的“牵儿尽嫠妇,野哭到黄耇”形容妇女带着孩子、老人在野外哭泣,表达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作者还提到“工农竭汗血,少壮印在肘”,农民和工人为了生计,不惜流汗,年轻力壮的人也在努力工作。

6. 社会阶层的差距: “富者多趑趄,但办唯与否”指出富人虽有财富,但面对危机时显得犹豫不决,只关心短期利益。与此相对的是“民敝外仍强”,普通民众虽然贫困,但在外部却表现出强大的韧性。最后一句“匕见露群丑”形容这种对比揭示出社会的丑陋面。

7. 对未来的忧虑与希望: “故知小加大,成败初易剖”认为从小的胜利并不能保证大的成功,成败一开始就可以轻易判断。作者担忧“焉有塞江河,区区一培塿”,即使有再大的力量也无法彻底解决问题。最后,“局终利炎黄,起作狮子吼。祗虑卷土来,拖纳更纳垢”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担心敌人即使暂时被击败,也会卷土重来,变得更糟。

整首诗通过比喻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忧虑和对未来的担忧,同时也展示了他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和坚定信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