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题归去来图
阶亭午景负槐阴,空斋初罢戏五禽。
沔州太守致音问,启读乃有归来吟。
先生抱道肯乞怜,凛凛有面方如田。
何能为此五斗粟,折腰乡里小儿前。
顾视铜章等涕吐,赋归唾词如涌泉。
龙眠居士叹豪逸,想像明窗戏拈笔。
翕忽英姿来笔下,如恐超起⑴将羽化。
吁嗟能事讵可畴,一见公诗如见画。
惜哉道远莫可致,强欲赓酬抽鄙思。
韵绝难追神易倦,使我空然汗颜面。
他日从公会借观,锦囊捧出春笋寒。
沔州太守致音问,启读乃有归来吟。
先生抱道肯乞怜,凛凛有面方如田。
何能为此五斗粟,折腰乡里小儿前。
顾视铜章等涕吐,赋归唾词如涌泉。
龙眠居士叹豪逸,想像明窗戏拈笔。
翕忽英姿来笔下,如恐超起⑴将羽化。
吁嗟能事讵可畴,一见公诗如见画。
惜哉道远莫可致,强欲赓酬抽鄙思。
韵绝难追神易倦,使我空然汗颜面。
他日从公会借观,锦囊捧出春笋寒。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清廉高洁的隐士形象,表达了对自由、独立人格的赞美,以及对世俗功名的鄙弃。
诗的开头,写隐士在庭院中沐浴着午后的阳光,槐树的阴影下显得宁静安详。他在空旷的书斋中停止了“戏五禽”的活动,可能是指一种修身养性的运动。这时,沔州太守的来信打破了这份宁静,信中提到了“归来吟”,暗示了隐士曾经历过官场生涯,但最终选择了归隐。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赞颂了这位隐士的高尚品格。他“抱道”而行,坚守原则,绝不向权贵乞怜。他的面容“凛凛如田”,显露出正直威严的气质。诗人反问,这样的人怎能为了“五斗粟”的俸禄,在乡里小儿前卑躬屈膝?这里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强烈不屑。
诗中还提到隐士视官印如“涕吐”,对官场充满厌恶,而他的辞赋如“泉涌”,才情横溢。龙眠居士(可能指作者自己)对此感叹不已,认为他的豪迈和飘逸无人能及,并想象他在明亮的窗前挥毫作画的情景。诗人感叹,隐士的英姿仿佛跃然纸上,仿佛随时会羽化登仙。
诗的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这位隐士的敬仰之情。他感叹自己无法亲眼见到这位隐士,只能通过诗歌来想象他的风采。诗人自谦自己的诗作难以企及隐士的境界,甚至感到羞愧。他期待有一天能够见到这位隐士,欣赏他的作品,仿佛捧出“锦囊”中的“春笋”,充满敬意与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清廉高洁的隐士形象,表达了对自由、独立人格的赞美,以及对世俗功名的鄙弃。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隐士的超凡脱俗,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格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