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郑安阳入蜀
彭山折坂外,井络少城隈。地是三巴俗,人非百里材。
畏途君怅望,岐路我裴徊。心赏风烟隔,容华岁月催。
遥遥分凤野,去去转龙媒。遗锦非前邑,鸣琴即旧台。
剑门千仞起,石路五丁开。海客乘槎渡,仙童驭竹回。
魂将离鹤远,思逐断猿哀。唯有双凫舄,飞去复飞来。
畏途君怅望,岐路我裴徊。心赏风烟隔,容华岁月催。
遥遥分凤野,去去转龙媒。遗锦非前邑,鸣琴即旧台。
剑门千仞起,石路五丁开。海客乘槎渡,仙童驭竹回。
魂将离鹤远,思逐断猿哀。唯有双凫舄,飞去复飞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为好友郑安阳入蜀(去四川)任职写的送别诗。全诗通过描绘蜀地险峻风光和人文典故,既表达了对友人前路艰险的担忧,又暗含对他才华的肯定和仕途的祝福。
诗句解析:
1. 蜀道艰险的渲染: "彭山折坂""剑门千仞""石路五丁开"等句,用夸张手法写蜀道山势陡峭、道路险峻(五丁开山是神话传说,形容蜀道开辟之难)。这些描写既是对真实地理的刻画,也隐喻官场仕途的坎坷。
2. 对友人的担忧与安慰: "畏途君怅望,岐路我裴徊"直接写两人分别时的不舍和忧虑;而"遗锦非前邑,鸣琴即旧台"则用蜀地典故(司马相如的才华、宓子贱的政绩)暗示友人此去必能施展抱负,带有鼓励意味。
3. 时空交错的想象: "海客乘槎渡,仙童驭竹回"引入神话元素(乘木筏上天、竹马化龙),既写蜀地仙气缭绕,又暗含对友人未来"平步青云"的祝愿。
4. 结尾的深情: "魂将离鹤远,思逐断猿哀"用鹤飞猿啼的意象,表达别后相思之苦;而"双凫舄"(传说中官员化鸟飞行的典故)则寄托希望友人常通音讯、早日归来的心愿。
诗歌亮点: - 虚实结合: 险峻山水与神话传说交织,让送别诗充满浪漫色彩。 - 情感真挚: 既有"我替你担心"的直白,又有"你肯定行"的含蓄鼓励。 - 用典自然: 大量蜀地典故的化用(如司马相如、五丁开山),不显堆砌,反而增添文化厚度。
现代启示: 这首诗本质上是一篇"朋友要去外地打拼,我既不舍又祝福"的走心赠言。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友情,是在对方奔赴前程时,既能共情他的忐忑,又能坚定地为他点亮一盏希望的灯。
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