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 拜新月

拜新月,拜月出(一作画)堂前。
暗魄初(一作深)笼桂,虚弓未引弦。
拜新月,拜月妆楼上。
鸾镜始(一作未)安台,蛾眉已相向。
拜新月(一本无此三字),拜月不胜情,庭花(一作前)风露清。
月临人自老,人望月长明(一作望月更长生)。
东家阿母亦拜月,一拜一悲声断绝。
昔年拜月逞容辉(一作仪),如今拜月双泪垂。
回看众女拜新月,却忆红闺(一作闺中)年少时。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群女子拜月的场景,通过对比不同年龄阶段女性的心境变化,展现了时光流逝的哀愁和对青春易逝的感慨。

全诗分为三个层次: 1. 前八句写年轻女子拜月的情景。她们在妆楼、堂前虔诚拜月,用"鸾镜"、"蛾眉"等细节展现青春的美好。此时的月亮对她们而言,还是充满神秘感的"虚弓未引弦"。

2. 中间四句转向人生感悟。庭院里的花与露水依然清新,但人已在月光下渐渐老去。这里用"月临人自老"的对比,道出了岁月无情的现实。

3. 最后八句通过一位年长女性的视角,形成强烈反差。她拜月时"一拜一悲声断绝",回忆起年轻时拜月是为了展示美丽容颜("逞容辉"),如今却只能垂泪。看着其他年轻女孩拜月,她不禁怀念自己的青春时光。

诗歌的魅力在于: - 用"拜月"这个具体动作串联全篇,既展现民俗风情,又承载情感变化 - 通过"东家阿母"的个人经历,让时光流逝的主题更加真实可感 - "月临人自老,人望月长明"的对比,道出了人类永恒的怅惘 - 语言朴实却意境深远,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青春易逝的普遍人生体验

这首诗就像一幅生动的风俗画,让我们看到古代女性对月祈祷的场景,更让我们感受到无论古今,人们对青春美好的眷恋都是相通的。

张夫人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约代宗、德宗时人,吉中孚之妻。事迹散见《又玄集》卷下、《唐诗纪事》卷七九。《全唐诗》存诗5首,断句6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