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太室中峰
壮士贪名山,如海吞百川。
东游卧日观,羲和亲比肩。
南使经衡岳,雾雨怅迁延。
近思太华顶,远梦昆仑巅。
嵩高在眉睫,振策穷攀缘。
诘曲蛇径缅,幽阴熊馆穿。
冉冉极天际,举头触星躔。
宅中环四岳,一气何盘旋。
风雨郁交会,蛟龙走连蜷。
树杪忽横练,坐见黄河悬。
窈窕捣衣石,凄清玉池泉。
引领眺箕颍,巢许方陶然。
辛苦茂陵客,坛畤飞荒烟。
有为终灭没,瑶玉空雕镌。
帝休昧珍木,石室閟谁传。
长怜肉食者,虚无求偓佺。
东游卧日观,羲和亲比肩。
南使经衡岳,雾雨怅迁延。
近思太华顶,远梦昆仑巅。
嵩高在眉睫,振策穷攀缘。
诘曲蛇径缅,幽阴熊馆穿。
冉冉极天际,举头触星躔。
宅中环四岳,一气何盘旋。
风雨郁交会,蛟龙走连蜷。
树杪忽横练,坐见黄河悬。
窈窕捣衣石,凄清玉池泉。
引领眺箕颍,巢许方陶然。
辛苦茂陵客,坛畤飞荒烟。
有为终灭没,瑶玉空雕镌。
帝休昧珍木,石室閟谁传。
长怜肉食者,虚无求偓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壮士对名山大川的向往和攀登嵩山太室峰的经历,充满了豪情与哲思。
第一部分:壮士的登山情怀 开篇用“壮士贪名山,如海吞百川”比喻壮士对山的渴望像大海吸纳百川一样强烈。他东游泰山看过日出,南行衡山却因雨雾未能尽兴,最近想着华山,还梦到遥远的昆仑山。如今嵩山就在眼前,他立刻拄着手杖开始攀登。
第二部分:登山见闻 山路像蛇一样曲折,穿过幽暗的熊洞。爬到高处仿佛能摸到星星,环顾四周,其他山峰环绕着嵩山,云雾缭绕如蛟龙盘踞。突然看到树梢外挂着一条白练——原来是远处的黄河!还发现幽静的捣衣石和清澈的玉池泉。
第三部分:触景生情 望着箕山和颍水(传说中隐士居住的地方),想起古代隐士巢父、许由在此悠然生活。对比之下,汉武帝在茂陵求仙的祭坛早已荒废,说明强求的东西终会消失,就像精美的玉雕也会湮灭。
最后感悟 山中珍贵的“帝休木”无人认识,修仙的石室也无人知晓。诗人感叹那些追求长生不老的权贵(肉食者)实在可笑,他们追逐的仙人偓佺本就是虚无的传说。
核心思想: 通过登山经历,表达两种人生态度的对比: 1. 像壮士一样亲身探索自然,能获得真实震撼的体验(如亲眼看到黄河悬挂的奇景) 2. 像帝王权贵那样追逐虚妄的长生,最终只会徒劳无功
诗中自然景观的壮美(云海、星斗、悬河)与历史典故的交织,既展现了山河的磅礴气势,又传递出“真实体验胜过虚妄追求”的深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