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石门山泉》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自然山水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泉的美妙和自然界的独特魅力。
开头两句“一脉清泠何所之,萦莎漱藓入僧池”,写出了山泉的清冷、纯净,它从草丛中流过,轻轻拍打着苔藓,最后流入僧人的水池。这句诗仿佛是在告诉读者,山泉有着它自己的目的地,它在自然中自由流淌,最终找到了它在僧人水池中的安身之处。
接下来,“云边野客穷来处,石上寒猿见落时”,诗人通过“野客”和“寒猿”的视角,进一步描写山泉的悠悠旅程。就像云边的野客追寻着山泉的踪迹,石上的寒猿也正好能见到山泉落下的瞬间。这展示了山泉的持续流动和它在自然中留下的痕迹,也暗示了山泉不仅是水,还承载着自然界的韵味。
紧接着,“聚沫绕崖残雪在,迸流穿树堕花随”,通过观察山泉如何绕过岩石,带起雪沫,还从岩石缝隙中流过,甚至穿透树木,沿着树枝落下花朵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山泉的灵动和自然。这些描绘不仅仅展现了泉水的动态美,也是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感悟。
最后两句“烟春雨晚闲吟去,不复远寻皇子陂”,则表达了诗人对山泉美景的陶醉之情。在烟雨迷蒙的春日黄昏,诗人悠闲地吟诵,不再远寻其他地方的美景,而是沉浸在眼前的山泉美景中。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痴迷和满足感,也传达出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一种自然之美,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宁静悠闲生活的向往,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郑谷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