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题旧拓咸淳亨井栏。井在吴郡杉渎桥
遗构临江是。
带沧波、脂痕碧沁,露桃红地。
细雨黄昏飘断绠,滴尽冰蜍清泚。
剔苍藓、南朝零字。
一片高梧银瓶冻,问龙鸾、沈恨今何世。
秋镜老,素澜起。
一泓谁浸愁滋味。
遣鬘天、珠幡密护,织绡泉底(井有开山林一字,盖僧坊故物。)。
凝白雕阑沈香换,那问鸳鸯锦砌。
算常帮、游春镫市。
冷濯尘缁凌波影,照娉婷、翻怕花容悴。
残月唱,付沟水。
带沧波、脂痕碧沁,露桃红地。
细雨黄昏飘断绠,滴尽冰蜍清泚。
剔苍藓、南朝零字。
一片高梧银瓶冻,问龙鸾、沈恨今何世。
秋镜老,素澜起。
一泓谁浸愁滋味。
遣鬘天、珠幡密护,织绡泉底(井有开山林一字,盖僧坊故物。)。
凝白雕阑沈香换,那问鸳鸯锦砌。
算常帮、游春镫市。
冷濯尘缁凌波影,照娉婷、翻怕花容悴。
残月唱,付沟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一口古井,充满了时光流逝的哀愁。词人用细腻的笔触,把一口废弃的老井写得像一位沧桑的美人。
上片写古井的现状:它孤零零地立在江边,井栏上还留着当年女子打水时蹭上的胭脂痕迹。黄昏细雨里,破旧的井绳垂着,井水像月亮一样清澈。词人拂开青苔,发现井栏上刻着南朝的文字。井边的梧桐树映在井水里,词人不禁想问:这口井见证了多少朝代更替的怨恨?
下片写古井的回忆:井水像浸满了愁绪,当年这里可能是寺庙的财产(因为有"开山林"字样)。精美的雕栏已经褪色,没人记得这里曾经是繁华的游春赏灯之地。现在井水只能倒映过路人的身影,连倒映的美人都怕照出憔悴。最后以残月照沟渠作结,暗示这口井终将被遗忘。
全词用"井"串起古今对比,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和拟人手法,把一口古井写活了。词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井的描写,自然流露出对时光无情、繁华易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