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归·辛巳,一九四一年。风雨如晦,可人不来,偶谱白石此调,辄成继响

山昏水暝,天寒人渺,谁与更问讯息。
江关丰在斜阳里,还又社阴鸦闹,沤红狼藉。
绣幄尘荒钿雁冷,奈旧院、笙歌沈寂。
最可忆。
绿遍天涯,风雨尚行役。
偏怪前时燕子,归来迟了,莫是东风无力。
坠泥零絮,染天新草,也做瞒人春色。
看比邻暗柳,几日流莺尚如织。
徘徊久、可人何处,怨敛修蛾,相思谁会得。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于1941年,当时正值抗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作者通过描绘风雨交加、人迹罕至的凄凉景象,表达了对故人深切的思念和内心的孤独苦闷。

上片开头"山昏水暝,天寒人渺"勾勒出一幅昏暗阴冷的画面,暗示着时局的艰难。"谁与更问讯息"直接点出无人可诉的孤独。接着用"斜阳"、"社阴鸦闹"等意象,营造出衰败萧瑟的氛围。"绣幄尘荒"、"旧院笙歌寂"这些细节描写,暗示往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

下片借燕子归巢的典故,表达对故人迟迟不归的牵挂。"坠泥零絮"、"染天新草"看似写景,实则暗喻时局变迁。最后"怨敛修蛾,相思谁会得"直抒胸臆,将无人理解的相思之苦推向高潮。

全词最大的特点是情景交融,每一个景物描写都饱含情感。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如往日的"笙歌"与现在的"寂","绿遍天涯"与"风雨行役",强化了今昔对比的伤感。词中多次出现的自然意象如风雨、燕子、柳絮等,都成为情感的载体,让抽象的思念变得具体可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