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当官的人很多,但真正勤政的没几个,只有王大尹(王启昭)是个例外。
前两句说"三川地区(指中江县)难道没有其他官员吗?但很多事都被他们拖拖拉拉耽误了",就像现在说的"躺平式干部"。后两句突然转折,夸赞王大尹特别珍惜时间,连"分阴"(古代计时单位,比喻极短时间)都不浪费,像极了今天说的"时间管理大师"。
最妙的是对比手法:用"万事蹉跎"的懒官反衬"分阴不放"的勤官,就像用灰蒙蒙的背景板突出一个发光体。这种写法既直白又有力,让人一看就懂:当官不在人多,关键要像王大尹这样真抓实干。放在今天,简直就是给"躺平干部"的一记响亮耳光,给实干家的点赞神器。
邹智
邹智(1466—1491)字汝愚,号立斋,又号秋囦,四川合州(今重庆市合川)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熹宗天启初年,追谥“忠介”。十二岁能文,家贫,读书焚木叶继晷者三年。成化二十二年(1486)乡试第一,即有志擿奸发伏。曾上书明宪宗,建议亲贤良,疏宦官,罢浮冗而广求风节之臣,考经史之义理而明圣学。邹智至广东,闻理学陈宪章讲学于新会,乃往受业,自此学益精深。弘治四年(1491)因病卒于官,年仅二十六岁。熹宗天启初年,追谥“忠介”。邹智诗文多发于至性,不加修饰。撰有《立斋遗文》五卷,《四库总目》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