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驿站(古代供旅人休息的地方)的所见所感,语言简单却意味深长。
前两句写眼前实景:江边的梅花星星点点还没完全盛开("的烁"形容光亮闪烁的样子),而诗人因为年老疲惫,连登高远望的兴致都没有了。这里用"未全开"的梅花暗示诗人自己未竟的心事,用"老倦"直接点出疲惫无力的状态。
后两句转向抒情:诗人身在江南,心却牵挂着江北(可能是故乡或牵挂的人),这时耳边传来失群孤雁的叫声,眼前江水潮汐涌动。断鸿(失群的雁)和潮水都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前者象征孤独漂泊,后者暗含时光流逝。这两个意象叠加,把诗人那种牵挂、孤独又无力改变的复杂心情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全诗妙在借景抒情:通过半开的梅花、孤雁、潮水这些平常景物,自然流露出人到暮年的疲惫感和对远方人事的牵挂。最打动人心的就是最后那种"明明很思念却只能静静目送"的无奈感,就像我们现代人看着手机里远方的消息,却只能发一个叹息的表情包一样,有种温柔的无力感。
施宜生
(?—1160)邵武人,原名达,字明望。徽宗政和四年擢第,授颍州教授。钦宗靖康元年走江南。以罪北逃事伪齐。齐废归金,累迁翰林侍讲学士。金完颜亮正隆四年使宋贺正旦,以隐语“今日北风甚劲”及“笔来”暗示金将南侵。使还,其副使告发,被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