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庙(一作李远诗)

黄陵庙前莎草春,黄陵女儿茜裙新。
轻舟短(一作小)棹(一作楫)唱(一作随)歌去,水远山长愁杀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黄陵庙前的生动画面,充满生活气息又暗含淡淡愁绪。

前两句写景写人:庙前莎草青青,春意盎然;当地姑娘穿着崭新的红裙子("茜裙"指红裙),色彩明艳。短短两句就勾勒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和当地民俗风情。

后两句笔锋一转:姑娘们划着小船唱着歌渐渐远去,但望着她们消失的方向——水路漫长、山峦连绵,突然涌起一股无法排遣的愁绪。"愁杀人"是夸张说法,强调这种惆怅之深。

全诗妙在三个反差: 1. 明快的春景与突然的愁绪形成情绪反差 2. 近处热闹的场景与远方苍茫的山水形成空间反差 3. 少女们欢快的歌声与诗人莫名的忧伤形成心理反差

这种写法让简单的画面有了层次:表面是春日游记,深层却透露出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感慨,或是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伤。就像我们拍下一张欢乐的旅行照片,回头看时却莫名觉得惆怅——这正是这首诗打动人心的地方。

李群玉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