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引

长洲茂苑朝夕池,映日含风结细漪。坐当伏槛红莲披,
雕轩洞户青蘋吹。轻幌芳烟郁金馥,绮檐花簟桃李枝。
苕苕翡翠但相逐,桂树鸳鸯恒并宿。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飞龙引》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闲适生活的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享受。

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长满茂盛植物的池塘,池塘在阳光下波光粼粼,微风轻拂,水面泛起细小的涟漪。诗人坐在池塘边,伏在栏杆上,看到红莲盛开,仿佛在风中轻轻摇曳。这里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美好,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

接下来,诗中提到了雕花的轩窗和洞开的门户,青蘋(一种水生植物)的清香随风飘来。轻薄的窗帘间弥漫着芳香的烟雾,仿佛郁金香的馥郁气息。屋檐下挂着花簟(一种装饰用的竹帘),桃李的枝条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这些细节描写进一步烘托出一个优雅、闲适的环境,仿佛一切都是那么和谐美好。

最后,诗人提到了翡翠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相互追逐,桂树下的鸳鸯则始终相依相偎,象征着永恒的伴侣。这些意象进一步增添了诗中的浪漫氛围,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优雅、充满生机的世界。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语言,带领读者进入一个远离尘嚣的美好境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与幸福。

陈陶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