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人在慈恩寺游览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
开头两句"往事悠悠添浩叹,劳生扰扰竟何能",诗人感叹过去的事情让人叹息,忙碌的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这里能感受到一种对人生的迷茫和疲惫。
中间四句写的是眼前景色:岁末还不回故乡,独自登上高塔;秋天树林里鹿在听经,江边夕阳下僧人在扫落叶。这些画面非常宁静优美,但又带着一丝孤独。特别是"独自登"三个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寂寞。
最后两句"吟馀却起双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诗人在吟诗之余又想起了曾经看过的瀑布结冰的景象。这里的"双峰"可能指山峰,也可能暗指某种人生境界,瀑布结冰的景象则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
整首诗用简单的景物描写,表达了复杂的人生感悟。诗人通过寺庙、高塔、听经的鹿、扫地的僧人这些意象,营造出一个超脱尘世的氛围,但又透露出对世俗生活的牵挂。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让人读后既能感受到美景,又能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郑谷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