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郭参谋咏崔仆射淮南节度使厅前竹(一作和郭参谋咏崔令公庭前竹)
昔种梁王苑,今移汉将坛(一作不学媚清澜,能依上将坛)。
蒙笼(一作朦胧)低冕过,青翠(一作茜)捲帘看。
得地移根远,经霜抱节难。
开花成凤实,嫩笋长鱼竿。
蔼蔼军容静,萧萧郡宇宽。
细音和角暮(一作响),疏影上门寒。
湘浦何年变(一作阮巷何人在),山阳(一作梁园)几处残。
不知(一作空馀)轩屏侧,岁晚对袁(一作伴任)安。
蒙笼(一作朦胧)低冕过,青翠(一作茜)捲帘看。
得地移根远,经霜抱节难。
开花成凤实,嫩笋长鱼竿。
蔼蔼军容静,萧萧郡宇宽。
细音和角暮(一作响),疏影上门寒。
湘浦何年变(一作阮巷何人在),山阳(一作梁园)几处残。
不知(一作空馀)轩屏侧,岁晚对袁(一作伴任)安。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写竹子,巧妙赞颂了一位将领(崔仆射)的高尚品格和威严军容。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竹子的象征意义 诗中竹子从"梁王苑"移到"汉将坛",暗示主人从文人雅士成长为军事将领。"经霜抱节难"用竹子经霜不凋的特性,比喻将领坚守气节;"开花成凤实"则暗指他培养出优秀人才。
2. 动静结合的描写 "蒙笼低冕过"写竹叶轻拂官帽的生动画面,"青翠捲帘看"展现竹影映入帘幕的静美。后文"细音和角暮"用风吹竹叶声与军号声交融,营造出军营特有的氛围。
3. 时空的巧妙运用 通过"湘浦""山阳"等地名转换,将竹子与历史典故相联系。结尾"岁晚对袁安"用东汉贤臣袁安的典故,既点明季节,又暗赞主人如袁安般德高望重。
4. 整体意境 全诗以竹写人,既表现了军营庄严肃穆的一面("蔼蔼军容静"),又透露出文人雅致的情趣("疏影上门寒"),塑造了一位刚柔并济的儒将形象。
诗人没有直接夸赞,而是通过竹子在不同场景中的姿态、声音、光影变化,让读者自然感受到主人公的品格魅力,这种含蓄的赞美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独特韵味。
刘长卿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