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学先生祠

烽烟一夕逼南畿,痛绝孤臣泪血挥。
十族可堪同蔓草,九重亦自愧麻衣。
金川燕子飞还出,玉垒龙孙去不归。
祠宇高皇幸邻近,一抔钟阜共斜晖。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方正学先生祠》讲述的是对一位忠臣的哀悼和怀念之情。方正学先生,指的是明朝时期的忠臣方孝孺。诗中通过描绘了几幅具体的画面,来表达诗人对这位忠臣的敬仰和哀伤。

1. 烽烟一夕逼南畿,痛绝孤臣泪血挥: - 这句描绘了战争突然爆发,侵略者逼近都城的情景。方孝孺作为孤臣,面对国家的危难,心中悲痛欲绝,眼中满是泪水。 2. 十族可堪同蔓草,九重亦自愧麻衣: - “十族”指的是方孝孺因为拒绝为朱元璋的子孙书写诏书,而株连的十族亲戚。“蔓草”比喻被废弃的荒草,这里表达的是方孝孺的家族因为他的忠诚而遭受的苦难。“九重”指皇宫,这里是指朝廷的官员们,他们因为没有站出来支持方孝孺而感到羞愧,自己穿的麻衣(平民的服饰)也显得额外可耻。 3. 金川燕子飞还出,玉垒龙孙去不归: - “金川燕子”象征着生命和自由,而“玉垒龙孙”代表忠臣方孝孺。诗句暗示燕子可以自由飞翔,但龙孙(方孝孺)却无法归来,表达了对这位忠臣的极度惋惜和怀念。 4. 祠宇高皇幸邻近,一抔钟阜共斜晖: - “祠宇”是为方孝孺修建的纪念祠堂,“高皇”指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这里表达的意思是方孝孺的祠堂修建在与高皇相近的地方,象征着对他的敬重和纪念。“一抔钟阜共斜晖”中的“一抔”指一小堆土,“钟阜”指钟山,这里指的是南京地区,“共斜晖”指晚间夕阳的余晖,表达的是对忠臣的怀念之情随着时间流逝而永不消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描写,表达了对忠臣方孝孺的赞美和对他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