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居庸关

奔峭从天拆,悬流赴壑清。
路回穿石细,崖裂与藤争。
花已从南发,人今又北行。
节旄都落尽,奔走愧平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经过居庸关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旅途艰辛的感慨和对人生的反思。

首句“奔峭从天拆,悬流赴壑清”描绘了居庸关的险峻景象:高耸的山崖仿佛从天而降,瀑布从山顶飞流直下,落入深谷,清澈见底。这两句生动地勾勒出大自然的壮丽与险峻,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接下来的“路回穿石细,崖裂与藤争”继续描写沿途的艰险:山路蜿蜒曲折,穿行在狭窄的岩石缝隙中,山崖上的裂缝与藤蔓相互缠绕,仿佛在争夺生存的空间。这两句不仅展现了道路的险阻,也隐喻了人生旅途中的重重困难。

“花已从南发,人今又北行”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南方的花儿已经盛开,而他却不得不再次北上,继续奔波劳碌。这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留恋,也有对漂泊生活的无奈。

最后两句“节旄都落尽,奔走愧平生”是诗人对自身经历的反思:他曾经手持节旄(古代使臣的象征)出使四方,如今节旄已经落尽,他为自己的奔波劳碌感到惭愧。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对过往经历的感慨。

整首诗以景抒情,通过描绘居庸关的险峻和旅途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反思。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人生困境的无奈,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