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瑶池 宴瑶池本名八声甘州,乐府八声甘州
东坡戚氏一篇,稍加隐括,使就新翻,仍改其名。玉龟山、阿母统群仙。幽闲志萧然。有金城千里,琼楼十二,紫翠霏烟。穆满当时西狩,八骏戏芝田。驻跸瑶池上,命赐华筵。天乐云*鼎沸,看飞琼舞态,醉饮留连。渐月斜河汉,霞绮布晴天。望神州、东回玉辇,杏花风、数里乡鸣鞭。长安近、依稀柳色,翠点奏川。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场神仙宴会的华丽场景,充满了奇幻色彩和浪漫想象。
上片(前半部分): 1. 开篇直接把我们带到了神仙居住的玉龟山,西王母在这里统领众仙。这里用"幽闲志萧然"形容神仙们超脱尘世的生活状态。 2. 接着描写仙境景象:有固若金汤的城池,十二座美玉建成的楼阁,紫色青色的云烟缭绕其间。这些夸张的描写都是为了突出仙境的不同凡响。 3. 然后引入周穆王的典故,说他当年西巡时,八匹神马在仙草田里嬉戏,最后停驻在瑶池边,被邀请参加西王母的盛宴。
下片(后半部分): 1. 描写宴会盛况:仙乐响彻云霄,仙女飞琼翩翩起舞,众仙开怀畅饮。 2. 随着时间推移,月亮西斜,银河显现,朝霞铺满天空。这里用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宴会持续到天明。 3. 最后笔锋一转,从仙境回到人间:遥望神州大地,皇帝的车驾向东返回,在春风中能听到数里外鸣鞭的声音。长安城近在眼前,柳色青青点缀着秦川大地。
这首词的精妙之处在于: 1. 虚实结合的手法,先写虚无缥缈的仙境,再回到现实人间,形成强烈对比。 2. 大量使用夸张的数字(千里、十二)和珍贵意象(金城、琼楼),营造出奢华的氛围。 3. 通过"杏花风""柳色"等意象,在奇幻描写中融入人间春色,使整首词在瑰丽中不失清新。
词人通过这场想象中的神仙宴会,实际上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对人间繁华的赞美。
白朴
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