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以自嘲的口吻写给朋友的打趣之作,字面幽默但暗藏怀才不遇的感慨。
前四句用司马相如的典故自比:朋友夸我像大才子司马相如,其实我文采远不如他("才即无馀"),唯一比他强的可能是空闲时间多("幸有馀")。后两句说虽然想博览群书("蓬阁史"指皇家藏书),但终究没能像司马相如那样写出传世名作("茂陵书"指司马相如的《封禅书》)。
后四句继续自嘲:我奉命写的公文("谕蜀词章")水平拙劣,社交能力也差("游梁价望疏"用司马相如游历梁国的典故),唯一像司马相如的是也弹得一手好琴。但最扎心的是结尾——我连司马相如都不如,人家好歹有卓文君私奔相伴,而我的"卓文君"(暗指理想伴侣或知音)却耻于和我在一起。
全诗妙在表面轻松调侃,实则透露出文人不得志的酸楚。用历史名人作对比,既显学识又不失幽默,最后突然转折的"耻同居"三字,把自嘲推向高潮,让人在会心一笑中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生存困境。
李至
(947—1001)宋真定人,字言几。七岁而孤,为内臣李知审养子。太宗太平兴国间进士。历通判鄂州,擢著作郎、直史馆,累迁右补阙、知制诰。八年,拜参知政事。雍熙初,谏太宗亲征范阳,以目疾求解机政。命兼秘书监,总秘阁藏书。淳化五年,兼判国子监,总领校雠、刊刻七经疏。真宗即位,拜工部尚书、参知政事,主张弃灵州,安抚西夏。后罢为武胜军节度使,徙知河南府。与李昉以诗相酬,有《二李唱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