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方教授诗(三首)

伊昔开东阁,相看眼独青。
文章奏金石,衿佩睹仪刑。
应世游三辅,焉能困一经。
前星垂炳耀,染翰侍彤庭。
闻说眼空天下士,只疑身是洛阳人。
少年有学谈仁义,高论无惭问鬼神。
九载之官看教育,万言诣阙听敷陈。
曳裾已在长沙日,知己相逢此志信。
四十虽闻不动心,平生富贵岂能淫。
屡蒙论荐来天禄,自负文章入翰林。
养望也须添白发,观光仍遣教青衿。
河间好古嗟予慕,多士从游爱子深。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姓方的教授的赠诗,分为三部分,表达了对这位学者品格的赞赏和人生经历的感慨。

第一部分(前八句): 开篇回忆过去交往的场景,用"相看眼独青"形容两人志趣相投。称赞方教授的文章像金石般坚实有力,仪表风度堪为典范。说他既能应对现实事务("游三辅"指在京城任职),又不愿死守一本经书困住自己。最后两句用"前星"比喻方教授像晨星般闪耀,能在皇宫为皇帝起草文书,说明他地位显赫。

第二部分(中间八句): 描写方教授年轻时就有远大志向,像洛阳才子般眼高于顶。少年时钻研儒家仁义,长大后敢于探讨鬼神等深奥问题。九年任职期间重视教育,曾向皇帝呈递万言书建言献策。"曳裾"用汉代贾谊被贬长沙的典故,暗示方教授也曾遭遇挫折,但依然保持初心。

第三部分(后八句): 称赞方教授年过四十仍保持淡泊之心,不被富贵诱惑。多次被推荐到皇家藏书处(天禄阁)工作,凭真才实学进入翰林院。虽然头发渐白仍保持学者风范,同时教导年轻学子。"河间好古"用汉代河间献王刘德重视古籍的典故,比喻方教授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深受学生爱戴。

全诗通过三个不同人生阶段,塑造了一位学识渊博、品格高洁的儒者形象。诗中巧妙运用历史典故(如贾谊、河间献王),既赞美方教授的学识人品,也暗含对他仕途起伏的理解。语言庄重又不失亲切,展现了传统士大夫之间惺惺相惜的情谊。

朱椿

朱恒庆,字念占,号椿塘,天津人。乾隆乙未进士,官安塞知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