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表达了一个怀才不遇者的失落心情。
前两句"生值揖逊历,长歌东南春"可以理解为:我生在讲究礼让的太平年代,年轻时曾在东南地区自由自在地歌唱春天。这里用"揖逊"(拱手谦让)暗指没有战争冲突的时代,"东南春"则暗示诗人曾经有过潇洒快意的青春时光。
后两句"钓鳌年三十,未见天子巡"是关键:我像传说中钓巨鳌的勇士一样苦练本领到三十岁,却始终没等到皇帝来巡视选拔人才。"钓鳌"借用神话典故,比喻自己胸怀大志、能力出众;"天子巡"指皇帝出巡时往往会选拔人才。三十岁在古代已是中年,诗人用这种强烈的对比,突显自己空有才华却无人赏识的遗憾。
全诗短短二十字,通过"青春自由"与"中年失意"的对比,把古代读书人普遍面临的仕途困境写得生动感人。没有用任何华丽辞藻,就像邻家大叔在酒桌上叹口气说"年轻时以为能成大事,如今年纪大了却一事无成",让普通人也能瞬间共情。
陈陶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