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乡

彰仪门西路,桑乾古渡分。
长羁乘传马,不断出关军。
沙白迷荒戍,城黄压暮云。
车牛徵到骨,募派底纷纷。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良乡(今北京房山区一带)的荒凉景象和百姓疾苦,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沉重的情感。

前两句点明地点——北京彰仪门外的古道,桑乾河渡口曾是交通要道。"长羁乘传马"说这里驿马常年奔波,"不断出关军"则暗示边境战事频繁,军队不断调遣。这两个细节透露出这里作为军事要塞的紧张氛围。

中间两句用颜色对比勾勒荒芜景象:河滩的白沙掩盖了废弃的戍堡,黄昏中土黄色的城墙仿佛要被乌云压垮。"迷"和"压"两个动词很传神,让荒凉感扑面而来。

最后两句笔锋转向民生疾苦:官府征调牛车到极致("徵到骨"是夸张说法),各种摊派任务多得数不清。这里直接揭露了战乱背景下百姓承受的沉重负担。

全诗像一组电影镜头:先远景(古道渡口),再中景(沙丘城墙),最后特写(疲惫的牛车),层层推进中把战争阴影下的边塞苦难展现得淋漓尽致。虽然没有直接抒情,但每个画面都饱含对民生艰难的深切同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