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京谣·中秋前三日词社限韵

白纻消残暑,玉宇高寒,冉冉秋将半。
络角微明,双星痴对银汉。
叹老去、萍梗江湖,更苦念、分飞征雁。
风尘满。
天涯杳杳,乡山尤远。
新凉却称行吟倦。
睇林阴、莽战云一片。
柳外斜阳,危阑谁与同感。
忆有园、憔悴黄花,尚独立、陶家篱畔。
流年转。
还卷疏帘重看。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中秋前的秋日景象,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

上片(前半部分)从天气变化入手:夏天残留的暑气渐渐消散,秋意越来越浓。夜空中星星闪烁,牛郎织女隔河相望,这景象触动了作者的愁绪。他感叹自己如浮萍般漂泊江湖,年纪渐长却仍居无定所,尤其想念那些分散四方的亲友。"风尘满"三字道尽漂泊之苦,家乡远在天边,更添孤独。

下片(后半部分)写眼前实景:秋凉本该适合散步吟诗,但作者却无心欣赏。树林间仿佛弥漫着战云(可能是实写战乱,也可能是比喻内心纷乱),夕阳下的柳树和栏杆无人共赏。这时他突然想起家乡的菊花——虽然园中花草可能已经凋零,但陶渊明最爱的菊花应该还顽强地开着吧?最后"卷帘重看"的动作,既是对现实的无奈接受,也暗含对未来的微弱期待。

全词最动人的是两种情感的交织:一方面是"物理距离"的无奈(江湖漂泊、亲友离散、家乡遥远),另一方面是"心理距离"的坚持(始终记得家乡的菊花,保持着精神寄托)。词中"战云""憔悴"等词隐约透露出时代动荡的背景,让个人乡愁更显厚重。最后在时间流转中(流年转)重复卷帘的动作,展现了中国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典型情感模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