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太学石鼓文歌

我吟车攻诗中语,感慨中兴周尚武。
禹汤不禁沔水流,简众安车居可睹。
西东王迹令人嗟,千载蹉跎传石鼓。
雪压霜侵野火燎,牛羊牴触砺斤斧。
穷荒一鼓更流迁,作臼田家舂禾黍。
不知为雅复为风,删后十章归庙宇。
肤泽半亡神骨居,剜剔不净苔藓古。
世间小篆隶八分,如子如孙从厥祖。
忆昔先王开明堂,蒐乘岐阳集缨组。
献禽每复勒成功,日佳丙申吉庚午。
一时胜事绝古今,铭勒燕然安足数。
逄逄辟雍鼓所都,钟鼎盘彝此而五。
方今中兴之明主,有臣壮猷叔与虎。
南平鬼方北平鲁,弓矢载櫜列干羽,石鼓为我驱前部。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观太学石鼓文歌》是一首充满历史感慨的诗歌,通过对石鼓文的观察,表达了对古代历史、文化以及国家兴衰的深刻思考。

诗歌开头,作者提到自己在吟诵《车攻》这首诗时,感慨周朝的兴盛与尚武精神。周朝通过军事力量实现了统一和复兴,这种精神让作者感到敬佩。接着,作者提到大禹和商汤,两位古代圣王,他们无法阻止沔水的流动,象征着历史的不可逆转。而简众(古代贤人)的安车(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则象征着历史的痕迹仍然可以被人看到。

接下来,作者转向对石鼓文的描述。石鼓文是刻在石头上的古代文字,记录了周朝的历史和功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石鼓经历了风霜雪雨、野火焚烧、牛羊的踩踏,甚至被农民用来舂米,逐渐磨损。作者感慨,这些石鼓文虽然经历了千年的风雨,但它们的意义和历史的记忆仍然存在。

作者进一步思考,这些石鼓文究竟是属于雅诗(《诗经》中的一种)还是风诗(《诗经》中的另一种),它们被删减后,最终被保存在庙宇中。虽然石鼓文的表面已经磨损,但它们的神韵和骨气依然存在,苔藓覆盖的痕迹也让它们显得更加古老。

接着,作者将石鼓文与后来的小篆、隶书等文字形式进行对比,认为这些后来的文字形式就像是石鼓文的子孙,继承了它们的精髓。作者回忆起古代先王在明堂(古代举行大典的场所)举行的盛大仪式,以及在岐阳(地名)集合的车马和贵族,这些都是古代盛世的象征。献上的猎物和刻在石头上的功绩,记录了一时的辉煌,铭刻在燕然山上的功绩也显得微不足道。

最后,作者提到辟雍(古代的教育机构)和钟鼎盘彝(古代的礼器),这些都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征。作者认为,现在是国家复兴的时代,有像叔与虎这样的贤臣辅佐,南征北战,平定四方,弓箭和干羽(古代的武器和乐器)摆列整齐,石鼓文就像是为国家复兴而驱赶前行的先锋。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通过石鼓文这一历史遗物,表达了对古代历史、文化和国家兴衰的深刻思考,既有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也有对现在复兴的期望。诗歌语言优美,情感深沉,让读者在历史的回响中感受到文化的传承与国家的未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