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思

千里岂云去,欲归如路穷。人间无暇日,马上又秋风。
破月衔高岳,流星拂晓空。此时皆在梦,行色独匆匆。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行思》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首先,诗人说自己走过了千里路程,但心中并没有真正的远离感,反而觉得像是走到了路的尽头,无法再前行。这种感觉就像是想回家,却发现回家的路被堵住了,充满了无奈和迷茫。

接着,诗人感叹人世间没有真正闲暇的日子,生活总是忙碌而紧张。他骑着马,又一次感受到秋风的凉意,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给人一种时光匆匆、无法停留的无奈。

在夜晚,诗人看到月亮像是被高山咬掉了一块,流星划过黎明的天空。这些景象既美丽又短暂,象征着人生中的美好瞬间转瞬即逝,令人感慨万千。

最后,诗人感叹此刻的一切仿佛都在梦中,而自己却独自匆匆赶路,无法停下脚步。这种孤独和匆忙感,进一步强化了诗中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旅途中的景象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无论是距离、时间还是生活中的美好,都是短暂而无法停留的,而人却不得不在这匆匆的旅途中继续前行。

杨凝

杨凝(?—802)唐代诗人。字懋功,虢州弘农人,杨凭之弟。生年不详,约卒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少孤,受母训。长善文辞,与兄凭、弟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凝由协律郎三迁侍御史,为司封员外郎。坐厘正嫡媵封邑,为权幸所忌,徙吏部。稍迁右司郎中。宣武董晋表为判官。亳州刺史缺,晋以凝行州事,增垦田,决淤堰,筑堤防,水患为息。时孟叔度纵横挠军治,凝亦荒于酒。董晋卒,(公元799年)凝走还京师,阖门三年。拜兵部郎中,以痼疾卒。凝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