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所见(六首选二)
其一
后人观古书,每随己境地。
譬如广场中,环看高台戏。
矮人在平地,举头仰而企。
危楼有凭槛,刘桢方平视。
做戏非有殊,看戏乃各异。
矮人看戏归,自谓见仔细;
楼上人闻之,不觉笑喷鼻。
其二
何处夫己氏,作吏印悬肘;
望门计民赀,掩取鱼入笱。
呜呼百金产,中人岂易有!
饥肠忍吼牛,劳筋羡眠狗;
铢铢积数世,方期保敝帚。
一朝威攫之,空空剩两手。
竭彼祖父力,贻我子孙守;
天道果有知,此物可能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两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直白的叙述,揭示了人们在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时的不同视角,以及对权力滥用的深刻批判。
第一首诗以“看戏”为比喻,描述了不同位置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矮人站在平地上看戏,只能仰头勉强看到,自以为看得很仔细,但实际上视野有限。而站在楼上的人因为位置高,看得更全面,听到矮人自夸时会忍不住发笑。这比喻说明,人们的观点往往受自身处境和视角的限制,不能全面理解事物的本质。提醒我们,看待问题时要尽量拓宽视野,避免片面和自以为是。
第二首诗则通过描述一个官吏滥用职权、掠夺百姓财产的故事,批判了社会中的不公和腐败。诗中描绘了一个官吏利用手中权力,像捕鱼一样轻松地夺取百姓的财产,而这些财产是百姓几代人辛苦积攒的。诗人感叹,普通人积累财富本就不易,但权力却可以轻易将其剥夺,最终百姓两手空空,一无所有。这首诗揭示了权力滥用的危害,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诗人呼吁,如果天道有知,这种不公的现象不可能长久存在,暗示了正义终将到来的希望。
这两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和深刻的批判,既揭示了人性中的局限,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思,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赵翼
赵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