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郎 烟雨楼在滮湖中,其左背郭,西连鸳鸯湖,为禾中第一胜境。用梦窗垂虹亭韵题意
絮云蘸水,放郭外、嫩情如凝。唤翠笛吹烟,银匏携酒,同上南湖钓艇。
轧哑菱歌清香里,暗橹歇、鸥眠才定。看过雨荇荷,通波亭榭,渐忘尘境。
佳兴。吴侬浣罢,淡妆窥镜。自鹿去苏台,蠡施偷嫁,谁向鸳鸯顾影。
恨眼伤高,绮才消别,愁接越来潮冷。呵素壁、醉墨分题,付与塔铃摇暝。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绝美画卷,核心是写烟雨楼的景色和作者在此的闲适心情,同时夹杂着对历史往事的淡淡感伤。
上片(前半部分)像用镜头拍vlog: 1. 开篇用"絮云蘸水"这种新奇比喻,说低垂的云朵像蘸了水的棉花,配上城外嫩绿的春色,画面立刻鲜活起来。 2. 接着写约朋友出游:带着翠绿笛子、银色酒壶,乘着小船去南湖钓鱼,能听到采菱姑娘清甜的歌声,看到船桨停下时鸥鸟安睡的样子。 3. 雨后看荷花、望亭台,渐渐让人忘记世俗烦恼,就像现代人去网红景点打卡散心。
下片(后半部分)转入抒情频道: 1. 先夸当地姑娘很美,洗衣后淡妆照镜子的画面很动人。 2. 然后笔锋一转,想起吴王夫差和西施的悲剧爱情("鹿去苏台"指吴国灭亡,"蠡施偷嫁"说范蠡带着西施私奔),感叹现在没人欣赏鸳鸯湖的美了。 3. 最后回到现实:带着愁绪在墙上题诗,听着塔铃在暮色中叮当作响,就像现代人在朋友圈发完旅行照片后的一声轻叹。
全词妙在把眼前美景和历史沧桑完美融合,就像我们旅游时既拍美景照,又会联想到当地的历史故事。作者用"轧哑菱歌""塔铃摇暝"这些声音描写,让画面有了立体感,读起来仿佛能听到江南水乡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