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石淙侍宴应制

雕舆藻卫拥千官,仙洞灵溪访九丹。
隐暧源花迷近路,参差岭竹扫危坛。
重崖对耸霞文駮,瀑水交飞雨气寒。
天洛宸襟有馀兴,裴回周矖驻归銮。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场盛大的皇家巡游,诗人在嵩山石淙侍宴时,被眼前的美景和庄严的场面所震撼,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首先,诗的开头“雕舆藻卫拥千官”描绘了皇帝出行的壮观场面。“雕舆”指的是装饰华丽的皇帝车驾,“藻卫”则是随行的护卫队伍,整个队伍浩浩荡荡,随从的官员多达上千人,显示出皇权的威严和排场。

接下来的“仙洞灵溪访九丹”则是对嵩山景色的赞美。嵩山被视为仙境,山洞和溪流都充满了神秘感,“九丹”则是传说中的仙丹,暗示这里是一个充满灵气的圣地。

“隐暧源花迷近路,参差岭竹扫危坛”这两句进一步描写了山中的自然美景。“隐暧”形容山间云雾缭绕,若隐若现,“源花”则是溪边的花朵,美得让人忘记了自己正走在路上。“参差岭竹”则描绘了山岭间竹子高低错落的景象,“扫危坛”则暗示竹子在山风中摇曳,仿佛在清扫着高处的祭坛,给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感觉。

“重崖对耸霞文駮,瀑水交飞雨气寒”这两句描写了山中的悬崖和瀑布。“重崖对耸”形容两座悬崖相对而立,气势雄伟,“霞文駮”则描绘了悬崖在阳光照耀下,仿佛披上了彩霞般的光辉。“瀑水交飞”则形容瀑布水流湍急,水花四溅,“雨气寒”则写出了瀑布旁边的湿冷气息,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最后两句“天洛宸襟有馀兴,裴回周矖驻归銮”则表达了皇帝和随行官员的愉悦心情。“天洛宸襟”指的是皇帝的心胸宽广,兴致盎然,“裴回周矖”则描绘了大家在美景中流连忘返,迟迟不愿启程回宫。这也反映了这次巡游的圆满和成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皇帝巡游的壮观场面和嵩山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和皇权的赞美。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庄严又神秘的仙境,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皇权的威严。

苏味道

苏味道(648—705),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县)人,少有才华,20岁举进士 ,累迁咸阳尉。武则天时居相位数年,苟合取容,处事依违两可,时称“苏模棱”。因阿附张易之,中宗时贬郿州刺史,死于任所。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与李峤并称苏李。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用,诗多应制之作,浮艳雍容。但《正月十五夜》(一作《上元》)咏长安元宵夜花灯盛况,为传世之作。原有集,今佚。《全唐诗》录其诗16首。苏味道死后葬今栾城苏邱村,其一子留四川眉山,宋代“三苏”为其后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