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烛二首 其一

燄听(一作折,或作畏)风来动,花开不待春。
镇下千行泪,非是为思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蜡烛的形象,表达了深沉的情感。

首句“燄听风来动”,形容蜡烛的火焰在风中摇曳不定,仿佛在倾听风的声音。这里用“听”字,赋予了火焰一种感知能力,显得生动而富有情感。接下来“花开不待春”,比喻蜡烛燃烧时发出的光芒,如同花朵在春天还未到来时就绽放了。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蜡烛的坚韧与美丽。

后两句“镇下千行泪,非是为思人”,则揭示了蜡烛的象征意义。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油,被比作“千行泪”,但这些眼泪并不是因为思念某人而流。这里诗人借蜡烛的形象,表达了一种默默奉献、无私付出的精神。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却不为任何个人情感所动,这种高尚的品格令人感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蜡烛的描写,赞美了那种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将蜡烛的形象与情感深度结合,让读者在感受到蜡烛美丽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寓意。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