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闷·题五峰草堂图卷,苍虬为愔仲绘

丛桂留人,今日付谁,聊趁愁边写与。
有五老嵯峨,自来庭户。
多少神仙境界,恁赋出、孤蓬惊沙句。
曰归赋罢,呼猿放鹤,料天难许。
羁绪。
托豪素。
想觅壑寻邱,幼舆前度。
羡结社西泠,旅鸥分住。
传有知言作者,入画苑、名防争墩误(宋胡宏字仁仲,时称五峰先生。)。
转笑我、头白天涯,还梦石湖渔趣。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文人面对山水画卷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又有现实羁绊的无奈。

上片开头用"丛桂留人"的典故(出自《楚辞》,象征隐士居所),表达如今这幽静之地已无人共享,只能借画抒怀。画中五老峰巍峨耸立,仿佛就在自家庭院,展现了文人将理想境界"搬"进生活的浪漫想象。随后笔锋一转,提到自己过去写的漂泊诗句("孤蓬惊沙"),如今想学陶渊明归隐、与猿鹤为伴,但老天恐怕不会允许——道出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下片直接倾诉羁旅愁绪。"托豪素"(借笔墨寄托)引出对隐士谢幼舆(历史人物,曾隐居丘壑)的追慕,又羡慕西湖边的文人雅集和与鸥鸟为伴的生活。提到宋代学者胡宏(号五峰先生)的典故,幽默地提醒自己:别像争地盘的人一样,为虚名所累。最后自嘲头发已白却仍漂泊天涯,只能梦里回味范成大(号石湖)那样的渔隐之乐。

全词亮点在于: 1. 用山水画作媒介,虚实交织地表达隐居渴望 2. 通过"五老峰/石湖"等意象,构建文人理想的精神家园 3. "争墩误"的典故运用,展现对名利的清醒认知 4. 结尾的自嘲让情感更真实动人,引起现代人"向往自由却身不由己"的共鸣

本质上是在说:每个时代的人都有"想逃离现实"的瞬间,而艺术创作(如这幅画)就成了暂时安放梦想的容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