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陵途中有感

寺外西山翠结层,鸣驺未动意先登。
阴云漫欲低平野,病眼遥能认泰陵。
曾负少年悲作客,细寻往事得逢僧。
钟山紫气东南在,秋晚凭高思正腾。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前往拜谒陵墓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互动,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心境。

首联“寺外西山翠结层,鸣驺未动意先登”写的是诗人还未出发,心却已飞向西山。西山的翠绿层层叠叠,让人心生向往,暗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渴望和对行程的期待。

颔联“阴云漫欲低平野,病眼遥能认泰陵”转向阴郁的天气,阴云低垂,仿佛要压向大地。诗人虽然视力不佳(“病眼”),但仍能远远认出泰陵,表现出对陵墓的熟悉和内心的沉重感。

颈联“曾负少年悲作客,细寻往事得逢僧”转入回忆。诗人年轻时曾因漂泊他乡而悲伤,如今细细回想往事,偶然遇到僧人,或许触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里的“僧”可能象征超脱或对过去的释怀。

尾联“钟山紫气东南在,秋晚凭高思正腾”以钟山的祥瑞紫气作结,秋日登高时思绪翻腾。紫气代表吉祥或帝王之气,诗人或许在凭吊历史的同时,也对未来或人生意义有所思考。

全诗以景生情,情景交融。从出发前的期待,到途中的阴郁,再到回忆与感慨,最后以开阔的视野收束,展现了诗人对时间、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苍凉与豁达并存的复杂情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