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祠联

公去社已屋;我来梅正花。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史可法祠联》虽然简洁,却深刻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史可法的怀念与敬仰之情。我们来细细解读:

“公去社已屋”,“公去”指的是已经离去的历史人物,这里指的是史可法,他生前是明朝的大臣、军事家。史可法离世后,他的影响和精神如同一座大楼一样,仍在支撑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高地。“社已屋”中的“社”可以理解为社稷,也就是国家,“屋”则是指象征性建筑物,这里的建筑物可以理解为精神的象征,即史可法的精神影响了整个国家和民族。

“我来梅正花”,“我来”指的是后世的后来者、访客,也就是现在的我们。“梅正花”描述的是梅花开放的景象,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高洁、坚韧不屈的精神品质。这里的“梅正花”不仅形象地表达了春天自然界的美好,更深层次地体现了史可法的精神在后人心中的恒久地位和传承。

整联通过对比,既表达了史可法虽已逝世,但其精神和影响依旧如大厦般坚不可摧,也透露出后人对他的敬仰和继承精神的决心,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精神的传承。

彭玉麟

(1816—1890)湖南衡阳人,字雪琴,号退省斋主人。诸生。道光末参与镇压李沅发起事。后至耒阳为人经理典当,以典当资募勇虚张声势阻退逼近县境之太平军。复投曾国藩,分统湘军水师。半壁山之役,以知府记名。以后佐陆军下九江、安床,改提督、兵部右侍郎。同治二年,督水师破九洑洲,进而截断天京粮道。战后,定长江水师营制,每年巡阅长江,名颇著。中法战争时,率部驻虎门,上疏力排和议。官至兵部尚书。卒谥刚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