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池(夏游)

荷净追凉,竹深留客,苑里花如迎送。
啄尽麦英⑴乌鹊乱,只怕闹醒佳人梦。
买百壶、美酒如泉,听罢了、子野胡床一弄。
更寒水调冰,铅刀雪藕,强似笙歌欢纵。
河朔人人持碧筒。
那柳下嵇康,萧条谁共。
接䍦好向高阳倒,褦襶莫作穷途恸。
奈飞云过雨时来,觉诗思无端,且偷闲空。
任折角前村,披襟南陌,也索醉眠休动。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金明池(夏游)》描绘了一幅夏日避暑游玩的闲适画卷,充满了生活情趣和洒脱的人生态度。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它的魅力:

1. 夏日游乐图:动静结合的闲适 开篇用"荷净""竹深"勾勒出清凉的园林景色,连花朵都像在迎客。突然笔锋一转,写乌鹊啄麦穗的喧闹,怕惊扰佳人美梦——这种动静对比让画面活了起来。后文更具体描写游乐项目:畅饮美酒、听琴赏曲、吃冰镇藕片,这些细节比普通歌舞更显随性自在。

2. 酒中真性情:两种人生姿态的碰撞 "河朔人人持碧筒"展现众人豪饮的场面,而"柳下嵇康"则暗引魏晋名士的孤高形象,形成热闹与孤寂的对比。诗人用"接䍦倒酒""莫作穷途哭"表达了自己的选择:与其像阮籍那样途穷痛哭,不如像高阳酒徒般痛快畅饮,体现及时行乐的豁达。

3. 随遇而安的智慧 最后部分最耐人寻味:诗人承认天气变幻无常(飞云过雨),灵感也难以捕捉,但这恰恰成为他"偷闲"的理由。无论是前村折荷,还是南陌迎风,最终都要醉眠休憩——这种顺应自然、把握当下的态度,正是整首词最打动人的生活哲学。

全词就像用文字拍摄的vlog:有特写镜头(乌鹊啄麦),有环境音(琴声酒令),有内心独白(诗思无端),最后定格在醉卧的慵懒画面。诗人告诉我们:盛夏的快乐不在于刻意追求,而在于发现寻常中的趣味,在变化中保持从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