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命齐州推事毕寄本府尚书

越鸟栖不定,孤飞入齐乡。日暮天欲雨,那兼羽翎伤。
州民言刺史,蠹物甚于蝗。受命大执法,草草是行装。
仆隶皆分散,单车驿路长。四顾无相识,奔驰若投荒。
重门下长锁,树影空过墙。驱囚绕廊屋,bb々如牛羊。
狱吏相对语,簿书堆满床。敲枷打锁声,终日在目旁。
既舍三山侣,来馀五斗粮。忍学空城雀,潜身入官仓。
国中天子令,头上白日光。曲木用处多,不如直为梁。
恐孤食恩地,昼夜心不遑。仲夏天气热,鬓须忽成霜。
社鼠不可灌,城狐不易防。偶于擒纵间,尽得见否臧。
截断奸吏舌,擘开冤人肠。明朝向西望,走马归汶阳。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奉命前往齐州处理政务的官员的经历和内心感受。诗人通过生动的场景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这位官员在陌生环境中的孤独、艰辛,以及面对腐败和不公时的正义感。

首先,诗人用“越鸟栖不定,孤飞入齐乡”来比喻这位官员离开熟悉的地方,独自前往齐州的孤独感。接着,“日暮天欲雨,那兼羽翎伤”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恶劣和内心的不安,暗示了任务艰巨。

诗中提到“州民言刺史,蠹物甚于蝗”,直指当地官员的腐败,甚至比蝗灾还要严重。这位官员受命前来执法,但他只能匆匆准备行装,甚至身边的仆从都分散离去,只能独自一人上路,行进在漫长的驿路上。这种孤独和无助感在“四顾无相识,奔驰若投荒”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到达齐州后,官员面对的是重重封锁的衙门和冷漠的狱吏。他看到囚犯被像牛羊一样驱赶,狱吏们忙于处理堆积如山的文件,耳边充斥着敲打枷锁的声音。这些场景让他感到压抑和无奈。

尽管面对种种困难,这位官员依然坚守正义,决心揭露奸吏的恶行,为冤屈的人伸张正义。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内心充满焦虑和压力,甚至“鬓须忽成霜”,形容他因操劳过度而迅速衰老。

最后,诗人用“社鼠不可灌,城狐不易防”来比喻那些难以根除的腐败势力,但官员依然在“擒纵间”尽力揭露真相,斩断奸吏的舌头,为冤屈的人伸冤。他期待着任务完成后能回到家乡,继续为国家效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一位官员在腐败环境中坚守正义的艰难历程,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以及对正义的执着追求。诗中的情感真挚,场景真实,让人感同身受。

曹邺

曹邺(约816~875),字业之, 一作邺之,桂州(今广西桂林阳朔)人。晚唐诗人。 与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齐名,而以曹邺才颖最佳。曹邺曾担任吏部郎中(唐)、洋州刺史(唐)、祠部郎中(唐)等职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