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独自登山寻访许尊师的场景,流露出对世俗的疏离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前两句"独上云梯入翠微,蒙蒙烟雪映岩扉"用画面感极强的语言,勾勒出登山的过程:诗人独自攀爬高耸入云的石阶,走进青翠的山林,朦胧的烟雪映照着山岩间的柴门。这里的"云梯"、"翠微"、"烟雪"等意象共同营造出一个远离尘嚣的仙境。
后两句"世人知在中峰里,遥礼青山恨不归"点明主题:世人都知道许尊师隐居在这座山的中央峰顶,诗人远远对着青山行礼,表达自己不能像尊师那样归隐山林的遗憾。一个"恨"字道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既向往隐逸生活,又无法完全脱离世俗。
整首诗通过登山寻访的场景,巧妙对比了世俗与隐逸两种生活状态。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既描绘了山林的幽静美景,又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之情。这种对自然与隐逸的赞美,正是中国古代文人常见的精神追求。
刘长卿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