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长乐令 其一

直从韩子度岭处,吟寄韩江入海间。
岭外凤才羁百里,海中鳌力困三山。
新军未立思颇牧,旧史多诬陋马班。
欲写愁思答君意,老僧舌敝石犹顽。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一位叫长乐令的朋友的回信,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处境和心情。

前两句用韩愈被贬岭南的典故,暗示自己也在偏远地区任职,只能通过诗歌与朋友隔空对话。"韩子"指唐代大文豪韩愈,"韩江"是他被贬时经过的河流。作者把自己比作韩愈,说明处境相似。

三四句用两个比喻:凤凰被困在百里之地,巨鳌被三座仙山压住。这是在说自己虽然很有才能(像凤凰),却被困在小地方无法施展;虽然力量很大(像巨鳌),却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

五六句提到两位古代名将(廉颇、李牧)和两位史学家(司马迁、班固)。意思是现在急需能干的将领,但找不到;而历史上很多记载都是歪曲事实的,连司马迁、班固这样的史学家都难免犯错。这里暗含对当时朝政的不满。

最后两句最有趣:想写诗回答朋友的关心,但就像老和尚说破了嘴皮子,石头还是那么顽固。用"老僧舌敝石犹顽"这个生动的比喻,既表达了自己有苦说不出的郁闷,也暗示现实难以改变,就像石头一样顽固不化。

整首诗用典巧妙,比喻生动,把怀才不遇的苦闷、对时局的忧虑,以及无法畅所欲言的无奈,都含蓄地表达出来了。虽然写的是古代官员的烦恼,但现代人读来,对那种"有才能却无处施展"、"想说真话却不能说"的困境,也能感同身受。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