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高岩表,森森幽涧陲。鹤栖君子树,风拂大夫枝。
百尺条阴合,千年盖影披。岁寒终不改,劲节幸君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松树为主题,通过生动的画面和象征手法,赞美了松树坚韧不拔的高贵品格。

前两句"郁郁高岩表,森森幽涧陲"描绘了松树的生长环境:郁郁葱葱地挺立在高高的岩石上,茂密繁盛地扎根在幽深的山涧边。这里用"高岩"和"幽涧"形成对比,突出松树既能适应险峻环境,又能在幽静处默默生长。

中间四句用拟人手法赋予松树人格化的品质。"鹤栖君子树"说仙鹤喜欢栖息在松树上,暗示松树像君子一样高洁;"风拂大夫枝"借用"大夫松"的典故,将松树比作品德高尚的官员。"百尺条阴合,千年盖影披"则通过描写松树高大茂密、树影婆娑的景象,展现其历经千年依然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最后两句"岁寒终不改,劲节幸君知"是诗眼所在:即使寒冬来临,松树依然保持本色,不会凋零改变。诗人希望这种刚劲不屈的品格能够被人理解和欣赏。这里既是对松树的赞美,也暗含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追求。

全诗语言简练但意境深远,通过对松树外在形象的描绘,歌颂了不畏艰难、坚守本真的精神品质。诗人借物言志,使松树成为理想人格的象征,让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刻的人生启示。

李峤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