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三茅道友

尘事何年解客嘲,十年容易到三茅。长思碧洞云窗下,
曾借黄庭雪夜抄。丹桂有心凭至论,五峰无信问深交。
杏坛仙侣应相笑,只为浮名未肯抛。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游历名山的感慨与思考,让我们一起看看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心境的。

首句“尘事何年解客嘲”,问的是诗人何时能摆脱世俗的烦恼和外界的嘲笑,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尘世纷扰的愿望。

“十年容易到三茅”则是说在经过了十年的光阴,他终于来到了三茅山,这说明诗人为了寻找心灵的宁静,付出了漫长的时间和努力。

接下来,“长思碧洞云窗下,曾借黄庭雪夜抄”,诗人回忆起在碧绿色的洞穴和云雾缭绕的窗户下抄写《黄庭经》的情景,这里的《黄庭经》是一种道教的经典著作,诗人通过抄写经文来修行和自省。

“丹桂有心凭至论,五峰无信问深交”,诗人将自己比作有心的丹桂(丹桂象征高尚的品格),期待着高尚的学问和信念,同时向五峰山问起了真挚的交情,表现出诗人对友情和高尚品德的向往。

最后一句“杏坛仙侣应相笑,只为浮名未肯抛”,诗人感慨,在杏树下的仙人们可能会笑话他,因为他还在追逐虚名,没有完全放下这些浮华。这句话反映了诗人渴望超脱尘世,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整首诗通过对山林美景的描写和对个人修行经历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高洁精神境界的追求,同时也展示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