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衢谣

立我臣民,莫匪尔极,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赏析

古史有言:“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即今山西临汾、永济、夏县一带。悠悠五千年大中国,最古老的三大君王,他们统统崛起于原始农耕社会地肥水美的所在,山西的晋南地区。

相传,尧主政五十年,乃微服私访于康衢[qú],听到儿童唱歌,甚为高兴,归来后就禅让天下于舜。又据《帝王世纪》载 “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人击壤而歌。”“击壤”,是一种互击瓦块为乐的游戏。“康衢”与击壤老人所唱处,大约均在今临汾市尧都区一带。而这两首主题截然不同的民谣《康衢歌》《击壤歌》,就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最早的诗篇。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康衢谣》是一首古代诗歌,表达了对理想统治者的赞美和对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望。

首先,“立我臣民”可以理解为“建立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这里的“立”不仅仅是建立,更是稳固和繁荣的意思。诗人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统治者,能够带领人民走向安定和繁荣。

“莫匪尔极”中的“莫匪”意思是“没有不是”,而“尔极”则指的是“你的极致”。这一句可以理解为“没有不是你的极致”,也就是说,统治者的能力和品德达到了最高境界,无人能及。

“不识不知”字面意思是“不了解、不知道”,但在这里,诗人想表达的是一种自然而然、无需刻意追求的状态。也就是说,在理想统治者的治理下,人民不需要刻意去了解或学习什么,因为一切都那么和谐、自然。

“顺帝之则”中的“顺”是遵循的意思,“帝”指的是君主或统治者,“则”是法则或原则。这一句可以理解为“遵循君主的法则”。诗人认为,只要人民遵循统治者的法则,社会就会井然有序,人民也会过上幸福的生活。

总的来说,《康衢谣》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理想统治者的期待和对社会和谐的向往。它告诉我们,一个好的统治者能够让人民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而这种生活是自然而然、无需刻意追求的。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用简单的词句,传递了深刻的思想和美好的愿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