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蝴蝶
暗忆少年豪气,烂南国、蓬岛风光。醉倚吴王宫殿,不解悲凉。舞犹慵、小腰似柳,歌尚怯、娇语如簧。好林塘。玳筵留住,彩舫携将。
清狂。扬州一梦,中山千日,名利都忘。细数从前,眼中欢事尽成伤。去船迷、乱花流水,遗佩悄、寒草空江。黯愁肠。暮云吟断,青鬓成霜。
清狂。扬州一梦,中山千日,名利都忘。细数从前,眼中欢事尽成伤。去船迷、乱花流水,遗佩悄、寒草空江。黯愁肠。暮云吟断,青鬓成霜。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中年人回忆青春、感叹时光流逝的复杂心情,像一杯苦中带甜的茶,读起来很有共鸣。
上半段是"回忆滤镜": 1. 开篇就像打开了老相册,想起年轻时在江南的潇洒日子——喝醉了靠着宫殿柱子,根本不懂什么叫忧愁。这里用"吴王宫殿"暗示当时生活的奢华。 2. 接着用两个生动的对比:懒洋洋跳舞时腰肢像柳条般柔软,唱歌时声音像黄莺般清脆。这些细节让回忆特别鲜活,就像我们翻到年轻时旅游的照片。 3. "好林塘"三句像快闪的短视频,闪过宴席、画舫等富贵场景,但已经带着"这些美好都留不住"的伏笔。
下半段是"现实暴击": 1. "清狂"二字转折,用"扬州梦"(典故:繁华如梦)、"中山酒"(典故:醉卧千日)说名利都是过眼云烟。 2. 最扎心的是"细数从前"这句——年轻时觉得开心的事,现在想起来反而伤心,就像发现童年玩具已经褪色。 3. 用"迷路的船""凋谢的花""寒冷的江"这些意象,把失落感具象化。特别是"遗佩"(丢了的玉佩)这个细节,暗示美好事物再也找不回来。 4. 结尾镜头拉远:暮色中的人对着云彩叹息,黑发已成白发。这个画面像电影结尾的定格,让所有情绪沉淀下来。
全词妙在: - 像用文字拍电影,有闪回(回忆)、特写(腰肢、歌声)、空镜头(寒江暮云) - 用富贵景象反衬现在的落寞,比直接说"我好惨"更有力 - "娇语如簧""青鬓成霜"这类比喻,今天读来依然生动
就像我们三十多岁翻朋友圈,突然看到二十岁蹦迪的照片——笑着笑着就沉默了,大概就是这种滋味。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