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 过响堂山石窟寺,贺六浑时所凿

天低路细,禽过绿涨,太行势耸而奔。说尽鲜卑,歌残敕勒,危陉应有荒磷。

薰风荡兵氛。滏波捲愁去,衰塔犹存。倦客登临,鼓山频叩祇声吞。

檀烟一片氤氲。怅神工鬼斧,劫火刀痕。几垒霸基,无舟涅岸,嗤嗤一队村民。

古木拥年轮。欲啸情尤沮,如我行人。空剩微芒射眼,斜日滚云根。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游览响堂山石窟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和个人的忧郁情绪。

上片(前半部分): 开篇用"天低路细"等句子勾勒出太行山险峻的地势,暗示旅途艰难。接着提到"鲜卑""敕勒"这些古代北方民族,让人联想到这片土地曾经的金戈铁马。作者想象这里可能还飘荡着古代战死者的磷火("荒磷"),用"薰风荡兵氛"暗示历史烽烟已随风散去。滏阳河的波浪似乎卷走了愁绪,但破败的古塔依然矗立,暗示历史痕迹难以磨灭。最后写疲惫的旅人登山时,听到鼓山传来的钟声却只能沉默叹息,表现了一种无力感。

下片(后半部分): 描写石窟寺香火缭绕的景象,但转而感叹这些鬼斧神工的石窟也难逃战火破坏。用"几垒霸基"暗示历代霸业终成泡影,"无舟涅岸"化用佛教典故,表达超脱苦难之难。看到一队村民无知无觉地经过古迹,更添感慨。古树的年轮见证岁月变迁,而作者想长啸抒怀却情绪低落,只能像个普通过客般沉默。结尾用夕阳穿透云层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苍茫寂寥的意境。

全词特色: 1. 时空交织:将眼前景物与历史记忆融合 2. 对比手法:永恒的自然与短暂的人事形成反差 3. 情感含蓄:通过景物描写传递深沉的历史虚无感 4. 用典自然:佛教典故和民族历史都融入景物描写中

这首词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让我们看到:在永恒的山川面前,人类的历史兴亡、个人的喜怒哀乐都显得那么渺小。那些曾经轰轰烈烈的故事,最终只化作荒烟蔓草间的几声叹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