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渡诗 / 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译文及注释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在石溪住久了开始思念端午时节的场景,在驿馆楼前观看开始行动的时机。
发机:开始行动的时机。

(pí)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鼙鼓初击时似雷声,兽头吐威。
鼙:古代军中所用的一种小鼓,汉以后亦名骑鼓。

冲波突出人齐譀(hàn),跃浪争先鸟退飞。
万人冲破齐声呼喊,跳跃着的浪花与飞鸟争先恐后。
譀:吼叫;叫喊。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多条船像龙一样的向前冲去,果然获得了锦标归来。
锦标:竞渡(赛龙舟)的取胜标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石溪住久了开始思念端午时节的场景,在驿馆楼前观看开始行动的时机。
鼙鼓初击时似雷声,兽头吐威。
万人冲破齐声呼喊,跳跃着的浪花与飞鸟争先恐后。
多条船像龙一样的向前冲去,果然获得了锦标归来。

注释
发机:开始行动的时机。
鼙(pí):古代军中所用的一种小鼓,汉以后亦名骑鼓。
譀(hàn):吼叫;叫喊。
锦标:竞渡(赛龙舟)的取胜标志。

鉴赏

《竞渡诗》描绘了端午时节龙舟赛上,鼙鼓初击,兽头吐威,万人助喊,多船竞发的动人场景。

颔联采用“鼙鼓、兽头”渲染龙舟待赛的竞渡氛围,画龙点睛,以点带面;颈联采用“冲波、鸟退”衬托龙舟比赛的竞渡速度,视野开阔,以景衬人。

诗中表面描绘龙舟竞渡的场面,实则讽刺阿谀奉承的小人。万事都有改变的可能,开始风光的不一定始终风光,做人不能见风使舵,而要脚踏实地。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热闹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胜利的喜悦和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诗的开头,诗人提到自己在石溪居住已久,一直期待着端午节的到来。当节日终于来临,他站在馆驿楼前,看到龙舟准备出发的情景,心情十分激动。

接下来,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来形容竞渡的场面。鼙鼓声如同隐隐的雷声,震撼人心;龙舟上的兽头装饰在波浪中前行,仿佛雪花轻轻飘动。这些比喻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竞渡的热烈气氛。

在竞渡过程中,龙舟冲破波浪,船上的人们齐心协力,喊声震天。诗人用“跃浪争先”来形容龙舟的速度之快,甚至连鸟儿都不得不退避三舍。这种夸张的描写突出了竞渡的激烈和人们的拼搏精神。

最后,诗人提到自己原本不相信龙舟能夺得锦标,但结果却出乎意料,龙舟果然胜利归来。这一转折不仅增加了诗的戏剧性,也表达了诗人对胜利的惊喜和赞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比喻,展现了端午节龙舟竞渡的壮丽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对胜利的喜悦。读者在阅读时,不仅能感受到节日的热闹氛围,还能体会到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