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姚监丞斫脍

旋捣金虀捣玉葱,半盂膏酒洗冬烘。
吴中风物今犹尔,说与厨人宁舍熊。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江南美食制作的生动画面,充满烟火气和文人趣味。

前两句像直播做菜:厨师快速捣碎金色的腌菜(金虀)和洁白的葱段(玉葱),用半碗浓稠的黄酒(膏酒)去除冬天食材的闷味(冬烘)。"捣"字的重复使用让人仿佛听见咚咚的捣杵声,"洗"字则巧妙写出用酒去腥的过程。

后两句转入感慨:吴地(今江浙一带)的美食传统至今未变,但要是告诉厨师"宁可放弃熊掌也要选这道脍(生鱼片)",估计厨师都会惊讶。这里用"舍熊"的夸张说法,突出这道家常菜在诗人心中的至高地位。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金""玉"形容普通食材,体现文人雅趣 2. "洗冬烘"三字精准捕捉去腥提鲜的烹饪智慧 3. 结尾的玩笑话透露对家乡味的自豪 4. 短短四句包含动作、气味、历史感和幽默感

本质上是在说:最打动人心的美味,往往不是山珍海味,而是带着家乡记忆的寻常菜肴。这种对日常生活的诗意提升,正是古代美食诗的魅力所在。

0